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范云教授:2年遭遇3种癌,杭州大伯肺癌晚期能救吗?

范云教授:2年遭遇3种癌,杭州大伯肺癌晚期能救吗?

2020-04-27 阅读量:1106

50岁的杭州张大伯这2年的经历真的有点像过山车——2018年时被相继查出了食道癌和下咽癌,好不容易熬过了放疗和化疗,稳定住了病情没有出现转移,但2019年9月,他又接到了这样一张诊断书——"非小细胞肺癌晚期"。

"这位病人是因为胸闷气急来我们医院看的,来看时已经出现了大量胸水。"国科大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范云医师告诉天目新闻记者,张大伯是一位很特殊的患者,短时间内长出来这么多癌,是不是基因的癌症易感型还不确定,但爱抽烟应该是引发这些癌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但是他前面已经做很长期的治疗了。"虽然通过化疗和放疗他的食道癌和下咽癌控制得不错,但张大伯的身体要再来一轮化疗,那几乎不敢想象。


PD-L1表达80%:张大伯的一线生机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治疗方法中,对于基因驱动型的可以用靶向药物治疗——通俗说来就是通过基因检测发现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了癌症的发生,那可以用针对突变基因的靶向药物来治疗;

那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呢?

而对于非基因驱动型的,除了传统的化疗以外,就考虑用肿瘤免疫疗法。

肿瘤免疫疗法又称“生物疗法”,是一种创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去对抗肿瘤。目前最成功的方法是利用药物(PD-1/PD-L抑制剂)来调节免疫细胞(T细胞)的功能,帮助免疫细胞侦测并对抗异常的癌细胞。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它已逐渐成为继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方法。

经过基因检测,张大伯不属于基因驱动型,但他的PD-L1的表达高达80%——PD-L1是临床医生常常会在病患用PD-1/PD-L抑制剂前进行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免疫疗法是否起效的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

2019年9月29日,国家药监局针对PD-L1≥1%的非基因驱动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批准了一款进口的PD-1抑制剂可以单药用于该类患者的一线治疗——这就意味着,张大伯可以只需要用免疫药物就可以得到治疗。


免疫治疗到底有怎样的疗效?

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即化疗与放疗)往往聚焦于肿瘤本身,在物理和化学层面上杀灭肿瘤细胞;而肿瘤免疫治疗则作用于人的免疫系统,通过调节人的免疫细胞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的目的。

“免疫治疗可以单独用,也可以联合化疗,具体采用何种手段,要看病患的情况国科大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范云介绍,“免疫治疗”被很多人称为“神药”,近年来的数据也显示免疫治疗确实明显提高了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

“根据国外研究发现,经过免疫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16%~24%,这与化疗年代3%~4%5年生存率相比已经提升了很多。

免疫疗法虽然有不俗的治疗效果,但也并非人人适用。目前对于肺癌患者这类药物均未纳入医保范围。即便进口的免疫制剂通过更新药品的援助计划进行变现的"降价",但更多的创新药的上市才能够给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命性价比"。

最新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对肺癌,范云团队是这样做的

1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出喜讯: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范云教授团队参与的项目《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排名第三)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历时10余年,通过临床-基础-转化应用研究,成功研发两种新型肺小结节精确诊断血液诊断试剂,建立分子分型指导下的肺癌精准诊疗策略和并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改变了中国乃至全球肺癌整体诊疗模式,显著提高了我国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

该项目成果被写入10项国内外权威临床指南,授权专利10项,关键技术成果在全国150余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范云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肺癌的精准诊疗、肺癌的免疫治疗、肺癌脑转移的规范治疗及脑转移机制研究。

链接:
https://tm.zjol.com.cn/interface/getNews?id=48795&doc_type=2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