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聚焦- 李林法:核医学技术发展给了工具,但关键在人

李林法:核医学技术发展给了工具,但关键在人

2020-05-13 阅读量:429

天目名医:李林法

 

李林法,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浙江省核医学诊治中心主任,浙江省医学会理事,浙江省医师协会理事,CSCO核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核医学与放射医学防护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浙江省辐射防护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甲状腺疾病专委会核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委会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委。

 

3毫米一张图,从头到脚有几百张图;结合PET图像和CT图像,“横竖结合着看”;起码1个多小时的看片时间,还要制作影像学报告,之后还有初审、终审——最终,这份几十页的PETCT报告才会最终交到患者手中。

 

PET-CT是目前核医学医学影像诊断中最高档的设备,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肿瘤的精准诊疗、个体化医疗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大部分肿瘤在治疗之前和之后都需要进行评估,而PET-CT能够在分子代谢水平上对肿瘤进行评判。”

 

李林法,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从事了30多年核医学研究,他也是浙江省核医学诊治中心的主任,可以说是浙江省较早一批的核医学专家。能够如此仔细地“观察”你身体的众多医生就是他科室的成员。

 

“十年修成一身技”的核医学科医生:要知道所有肿瘤的样子

 

这些年来,核医学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相应的,对核医学科医生的要求也在提高。

 

一般研究生毕业后,经3年住院规培医生,完成了出科考之后,尚需要开始申报操作大型医用设备的上岗证,而这些证书都是要求一定的实践时间。等拿到这些设备的上岗证之后,才仅仅是可以开始读片,基本经过5年左右的读片、影像学报告,才有资格成为相对独立的核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因而要成为一名这样一个能独立解读PET-CT这样复杂的影像学报告的医师,起码要经过10余年的时间。

 

“核医学的医生,知识面要广,既要能看病治病,也要阅读影像图片,而影像读片就要从图像中发现所有肿瘤的特点。”李林法主任告诉天目新闻记者,核医学科的医生并不仅仅是看PET-CT等影像。尚要结合患者病史、结合患者多大年纪,主诉了些什么不舒服,之前生过什么病,哪里开刀做过什么手术,其他的检查、影像结果如何……核医学科的医生在读片时一定是结合患者的病历、检查情况来看的,有时遇到疑惑的地方还要和接诊的临床医生甚至患者进行交流。

 

“把病人的主诉、所有信息和PET-CT图像结合起来,我们脑子就像个高通量的计算机。”

 

为什么读个片子要弄这么复杂?这些症状的判断不是有临床的专科医生吗?

 

“我们就是临床医生。”在李林法看来,核医学科出具的诊断报告无论对患者还是专科医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石”,是指导之后治疗的重要依据。

 

PET-CT,可以无创观察肿瘤变化的技术,需要懂的人

 

在核医学科里,有个“大明星”——PET-CT,有人说这种检查是肿瘤的“照妖镜”,只需要做一次,就能够知道身体里肿瘤的“前世今生”。

 

PET-CT是在分子代谢水平上反映肿瘤。”每当被问到PET-CT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的时候,李林法教授会把这篇科普的微信文章扔出来——天目新闻记者在采访之前也“恶补”了一番关于PET-CT的知识。

 

 

PET-C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医学分子影像设备,是PET(功能分子影像)与CT(解剖影像)的最优化组合,可以同时反映病灶的代谢,在早期诊断疾病的同时,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细胞是人体内的“强盗”,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代谢特点,特别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比正常细胞快,能量消耗相应增加,葡萄糖为组织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需要葡萄糖的过度利用,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高于其它正常组织。

 

 

患者正在做PET-CT 记者 尉洁婷 摄

 

PET-CT就是采用一种类似葡萄糖的特殊的显像剂,通过PET-CT这个设备拍摄的图像来观察肿瘤细胞是如何代谢的——因为肿瘤属于“只进不拉”,所以这个特殊的显像剂能在肿瘤细胞内积聚,经PET-CT显像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及肿瘤内的放射性分布。

 

PET-CT不仅可以协助诊断是否有肿瘤、肿瘤的病灶在哪里、有无发生侵犯转移;已经发生转移的肿瘤到底哪里是原发灶,“PET-CT可以无创地观察肿瘤的变化,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李林法教授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一个肿瘤经过了综合治疗,肿瘤大小尚未发生变化,但通过PET-CT发现,这个肿瘤内部已经没有活性了,实际上已经死了,那专科医生就可以判断是否有必要再进行其他治疗的必要性;而如果这个肿瘤其他影像显示即便缩小了,但内部依旧有活跃的肿瘤细胞,那及时地进行手术或其他治疗就显得很有必要。

 

PET-CT是万能的吗?

 

尽管PET-CT是当前最先进的诊断设备之一,但PET-CT同样存在着假阳性、假阴性,临床上良性和恶心肿瘤的诊断并不能百分之百通过PET-CT明确。

 

“我非常不赞成把PET-CT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虽然近几年,PET-CT的价格在下降,PET-CT还是需要掌握适应症。能够解读PET-CT报告的医生依旧是稀缺资源——而“烧脑”的读片工作也意味着每位读片医生不可能大量地出读片报告。

 

如果说PET-CT是科技交给核医学科医生一把最新的狙击枪,但要如何打到肿瘤这个敌人,关键的是用枪的人。

 

几个小时的看片时间,考验的不仅是检查医师、技师、护师一道是否在检查时规范、准确地采集、重建影像,也是读片医生“高通量脑力”分析后得出的重要诊断意见。

 

科技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