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单位在员工体检套餐中,增加了肺部CT的检查项目,直接的结果是肺结节检出率大幅上升。
从杭城几家综合性大医院今年的体检情况看,肺结节已经在所有异常项排名中进入了前十行列。像在浙江医院,体检人群中肺结节检出率37.05%,排名第三。去邵逸夫医院体检人群中,24.50%的人检出肺结节,省人民医院有26.06%,省中医院23.6%。
浙江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杨瑞文告诉都市快报健康新闻部记者:“今年在我们这里体检的一家单位,一共四千多名员工,检查出肺结节的有564人,其中高度怀疑是肺癌的有9人。”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今年1月至8月,有31916人参加体检,其中做了肺部CT检查项目的,3毫米以上肺结节检出率,60岁以上的人一半都有,60岁以下的人约占三分之一。
肺结节的检出比例为什么越来越高?我们该怎么看待肺结节?
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的三大原因
邵逸夫医院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周一汝说,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跟检测手段、仪器越来越先进和精准有关,特别是今年很多单位把肺部CT列入常规体检套餐,肺结节的检出率更高了。“以往一般常规体检安排的是肺部胸片,结节至少得1厘米大才能发现,但现在越来越多单位和个人选择肺部低剂量螺旋CT,小于5毫米的结节都能被清晰发现了。”
浙江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饶远权打了个比方,螺旋CT扫描就像切苹果一样,苹果切得越厚,越不容易发现虫蛀的地方,切得越薄,发现苹果中间被虫蛀的可能性就越大。
另外,现在很多医院都采用了AI读片技术。“有些肉眼不容易被识别的微小结节,可以通过AI智能提示,于是以前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现在都会标注清楚。”饶远权说,综合这些因素,结节发现率越来越高。“生活压力大,长期吸烟、烟尘接触、熬夜、不运动导致免疫力低下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肺结节的诱发因素。”
体检查出12毫米磨玻璃结节
六旬大伯跑多个科室咨询
面对肺结节,往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完全不把肺结节当回事,有的人则是忐忑不安,心理压力非常大,生怕肺结节会变成癌。
63岁的老葛(化名)今年6月初体检,肺部查出一个边界不是特别清楚的磨玻璃结节,大小在12毫米左右。拿到检查报告,老葛一下子慌了神,“很多人都说磨玻璃结节是不好的,我是不是得肺癌了?”
带着体检报告,老葛直奔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放射科甚至连放疗科他都挂了号,一个个科室看过去,希望得到确切的答案。
“见到患者的时候,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焦虑,整个人都坐立不安。”国科大肿瘤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江海涛说,仔细看过老葛的影像资料,他判断这是一个炎症性结节的可能性比较大,而这个结节又是首次发现,建议三个月之后再回来复查。在多位医生处得到了同样的答案与建议,老葛虽然还是不放心,也只好接受。
前几天他又去医院复查,做了CT,结果显示肺部结节已经被完全吸收,影像报告上看不到它的影子了,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陈丽英也说,门诊经常碰到来咨询肺结节的人,有的人一查出就非常惊恐,反复做多次肺部CT确认,反而给身体带来伤害。“其实绝大多数的结节都是良性的,体检查出肺结节要跟医生有一次面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既往史、家族史、生活习惯,工作性质,是否吸烟等,结合影像学表现来综合评估,给出专业的意见。”
2厘米以下肺结节90%是良性 小于6毫米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到1%
肺结节到底是什么?
国科大肿瘤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江海涛介绍,临床上,将肺部结节定义为单一的、边界清楚的、影像不透明的、直径小于3厘米、周围完全由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
按大小来分,直径小于0.5厘米的被称为微小结节,在0.5厘米-1厘米之间的被称为肺小结节,小于等于3厘米的叫肺结节,而3厘米以上的就是肿块了。
根据密度的不同,肺结节又可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就是我们常说的磨玻璃结节,磨玻璃结节又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和混杂性磨玻璃结节)。
形成肺结节的原因,一般多见于炎症、结核和肿瘤。也就是说,肺部结节可能是肺炎、肺结核,也可能是以前肺炎留下的疤,真正是肺癌的比例很小。
“在临床上,还有一类结节很常见——增殖灶,形态一般呈三角形或多边形,它是实性结节中的一种,通常都是良性的。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肺部炎症过后留下的一个疤,几乎没有危险性。”国科大肿瘤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江海涛说。
浙江省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杨瑞文说,有不少结节是以前的肺部感染引起的,还有些结节比较小,不需要做任何治疗,定期随访就好了。
浙江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真也认为,肺部小结节大部分由良性疾病引起,临床上认为,小于2厘米的肺结节,90%以上是良性的。小于6毫米肺结节是肺癌的概率不到1%,市民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一般建议6毫米以下的肺结节一年定期随访一次。
“肺结节直径大于6毫米,是肺癌的概率会增高,但并不是说,肺结节直径超过6毫米就一定会发展为肺癌。但是这部分人群应该更密切关注肺结节的变化,定期随访很重要。 ”
王真主任说,从医学角度来说,能发现早期肺癌是关键。孤立肺结节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癌,都属于早期肺癌,通过及时有效治疗,五年生存率能够在90%以上,而直径小于1厘米的肺癌五年生存率更高。
肺结节良性还是恶性关键看“颜值”
建议在同一家医院进行复查
浙江省中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许茂盛教授说,肺结节的良、恶性病变,多数在病灶形态、密度、边缘、边界等特征上存在差异。
区分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影像学有很多征象可以帮助判断,包括形态、大小、密度、内部结构、边缘以及肺门、纵隔等结构变化。通俗地讲,结节是好是坏,可以看“颜值”。
一般来说,那些颜值比较高,也就是表面比较光滑、平整的,良性结节居多。而那些长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通常所说的比较“丑”的结节,往往是恶性的居多。
要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不能光看单次的检查结果,而是要结合之前的随访检查结果一起看。如果发现肺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等没有发生改变,一般是良性结节居多。如果发现大小有变化,比如有增大的趋势,或者形态发生了某些改变,那么就要引起注意了。
因此,有部分肺结节需要从病灶大小变化的动态精确观察,或做穿刺活组织病理学诊断、胸腔镜活检或切除等有创手段干预。对于可疑的肺结节,通过薄层CT进行三维重建,可以精确发现可疑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由于肺结节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是最好的方法。
国科大肿瘤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吕蕾建议:“最好是在同一家医院进行一系列相关检查,这样便于积累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身体检测报告,有助于医生进行相关指数的查询、对比及分析。”
磨玻璃结节多数是一种“惰性肿瘤” 它的进展速度非常慢
很多人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肺部毛玻璃结节”就会非常恐慌,认为自己可能得了肺癌。
临床实践经验表明,CT上发现的磨玻璃结节被诊断为肺癌的概率确实比较高,但它的恶性程度比较低。也就是说,只要应对处理得当,磨玻璃结节的危害并没有那么可怕。
国科大肿瘤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江海涛说,事实上,磨玻璃结节一般来说属于“惰性肿瘤”,和传统意义上大家说的肺癌有很大区别,意思就是它的进展速度非常慢。同时它又是沿着肺泡表面生长的,不太会引起淋巴结转移。只要长期随访,在合适的时机切除,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几乎没有影响。
许茂盛教授也表示,通常情况下,磨玻璃结节发展为肺癌,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有些患者的磨玻璃结节经过十多年甚至几十年都可能没有明显的发展。国际上,对磨玻璃结节的大样本研究表明,磨玻璃结节的危害度比较低,特别是小于10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
前不久,许茂盛教授就碰到一位77岁的大伯,他的右肺上叶发现一个直径达37毫米的团状纯磨玻璃影,但仔细对比3年多前的CT图像,直径仅增加了2毫米,平均下来1年仅增长了0.6毫米,进展非常缓慢。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往回推算,这个磨玻璃结节可能已经长了60多年,也就是说,这个患者不到20岁就已经有了这个磨玻璃结节。
像这位大伯这样的情况,这个磨玻璃结节的进展非常缓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懒癌”,其实不需要手术处理。但他没有听取许教授团队的意见,还是做了手术。
针对磨玻璃结节,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何忠良建议,首次发现,一般建议3个月左右随访复查,排除炎症、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可能性,如果消失了,之后只需定期体检即可;如果复查后该结节依然持续存在,医生再根据它的性质、大小、密度变化等情况给出具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