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色技术-治疗- 脊柱肿瘤分离手术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脊柱转移肿瘤技术

脊柱肿瘤分离手术结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脊柱转移肿瘤技术

在所有脊柱肿瘤中,转移性肿瘤发病率远高于原发肿瘤。据统计,大约70%因肿瘤死亡的病例尸检时可发现脊柱转移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脊柱转移的几率为30%~40%.在前列腺癌、乳腺癌患者中脊柱转移癌发生率更是高达50%以上。当椎体破坏达30%-50%时才可能在X线片上发现。其发病部位:胸椎最多见,其次为腰椎、颈椎、骶椎。在恶性肿瘤转移部位中仅次于肺和肝脏,居于第三位。不同瘤种中,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最多见。其次为宫颈癌、肾癌、甲状腺癌、肝癌、胃癌等。

脊柱转移癌的治疗目标仍是保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维持患者行走功能。主要的治疗方法仍是放疗和手术 ,但两者发挥 的作用、应用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当出现以下情况是需要性手术治疗:脊柱不稳定和脱位;椎体病理性骨折塌陷;脊髓压迫和疼痛;其他治疗无效。手术能够改善脊柱稳定性,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神经症状,而放疗能 够提供肿瘤局部控制。

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tereotatic radiosugery.SRS)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hy,SBRT) 的出现。原本对放疗不敏感的肿瘤通过SRS治疗后依旧可以得到很好的局部控制。为了实施SRS,需要在肿瘤组织和硬膜之间有几毫米的距离 , 从而可以实现对肿瘤组织实施根治性的放疗而避免对脊髓组织产生影响。

这一革命性技术的出现使得脊柱转移癌的评估及治疗策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分离手术的概念应运而生。

分离手术的概念最早于2010年由Memorial—Sloan Ketering癌 症中心的Bilsky提出,适用于脊柱转移瘤侵犯硬膜外的病例,尤其适用于原发肿瘤对传统放疗不敏感且脊髓压迫严重受压的患者。 Laufer等在2013年对186例脊柱转移瘤压迫硬膜患者分离手术后的效果的回顾性研究中首次明确使用了“分离手术”这一概念。

手术的目的从原来的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累及的病变椎体转变成将硬膜和病变椎体分离开从而可以安全地实施SRS,这也是分离手术的目的。分离手术指征:1.放疗不敏感的脊柱转移瘤出现严重脊髓受压。2.既往接受过放疗治疗的脊柱转移瘤(再次)出现严重脊髓受压。

具体手术方式:常规显露脊柱受压节段及邻近节段后方椎板,进行受压节段 的椎板切除硬膜减压;在邻近的上下至少2个节段进行侧块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后方减压彻底后 .通过一侧或双侧经椎弓根入路切除关节突关节,并显露硬膜前方.为了使硬膜前方减压充分,需将后纵韧带一并切除。通常情况下,前方椎体刮切后无需重建,但当切除达到椎体50%以上时,应该置入骨水泥或者钛网进行前方支撑固定。

 脊柱转移癌的治疗目标是保证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维持患者行走。

1667642450655.png1667642465068.png

 立体定向放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脊柱转移癌的治疗策略。分离手术实 际上是将重度 ESCC无法进行 SRS的病例通过手术达到解除 ESCC可以进 行SRS,从而实现对脊柱转移瘤的有效治疗。 

随着药物治疗的进步,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生存期有所延长。以往的治疗主要是传统放疗及手术治疗,局部控制率高及手术并发症小二者往往难以兼得。分离手术结合术后大剂量立体定向放疗可以缓解脊髓神经损害,相对于全椎切除术可减小手术创伤,并且获得长期的局部控制;尤其适用于高级别硬膜外脊髓压迫且传统放疗不敏感的脊柱转移瘤。